孙星衍(1753年~1818年)清有名藏书家、目次学家、书法家、经学家。
字渊如,号伯渊,别署芳茂隐士、微隐。
阳湖(今江苏武进)人,后迁居金陵。
少年时与杨芳灿、响亮吉、黄景仁以文学见长,袁枚称他为“全国奇才”。
于经史、笔墨、音训、诸子百家,皆通其义。
辑刊《平津馆丛书》、《岱南阁丛书》可谓善本。
著有《周易集解》、《天地访碑录》、《孙氏家藏书目次表里篇》、《芳茂隐士诗录》等多种文集。
孙星衍曾任山东兖、沂、曹、濮粮道,后又任山西粮道、河南粮道,对于三省之汤陵非常相识,经由过程具体比照调查,确认山西、河南、陕西之商陵为伪,山东曹州府曹县之汤陵为真,并致信山西、河南布政司,为此打了多少个往返文字讼事,三省巡抚皆认输方作罢。
商汤陵自古就颇多争议,但不管是《尚书》、《史记》记录,仍是后世文献的佐证,都以无可反驳的现实证实了商汤死葬于亳(山东曹县南二十余里)。
清乾嘉大儒孙星衍曾作《汤陵考》,力主曹县汤陵为真,并为曹县汤陵撰写碑文。
今世学者王国维、顾颉刚刚、郭沫若、史念海、王玉哲、杨尚奎、田昌五等学者论之确凿。
特殊是商史甲骨文学者罗琨先生用甲骨卜辞研讨结果,力证亳在商丘之北、定陶之南,为亳在曹县奠基了坚实根底。
成汤王在位13年,身后葬于亳(今山东曹县南二十里)。
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,成汤王的功德被众人所赞颂,有商一朝汤陵始终为贩子祭奠的祖陵。
西周、年龄、战国,有商汤昆裔宋国担任祭奠汤陵,在《左转》中,宋国君就称亳为宗邑。
《水经注》曾记录,汉哀帝建平元年,曾遣使祭奠汤陵,汉当前,历代对于汤陵祭奠没有绝。
汤王陵历代都有重建,明万历《曹县志》记云:成汤祠在县南十八里土山集,吉祥所始。
墓前有石碣刻云:“宋皇佑四年(1052)年重建;元延佑五年(1318)重建;明宣德八年重建;成华丙申(1476)重建,李秉有记;弘治五年(149)年重建;嘉靖三十五年(1556)重建;万历九年(1581)岁次辛巳春三月八日重建。
”由此可知,至迟从宋代起,民间便开端对于曹县商汤陵进行重建跟祭奠。
另据《曹县旧志》记录:“明代曩昔,有守墓户百家,有大殿高耸矗立,大殿旁边,神像森严,中为成汤,左为伊尹,右为仲虺。
汤王陵右边有桐宫三楹,为太甲所居。
”汤陵全盛之时,富丽堂皇,巍巍壮观,后院大殿三间,旁边拜殿三间,阁下廊庙各六间,庙门、照壁、甬道,历代古碑陈列庙道两边,为一大旅游观瞻圣地。
曹县重建成汤陵庙碑记清〔孙星衍〕古者墓而没有坟,故刘向称殷汤无葬处,至汉建平元年大司空史郗长卿按行水患因行汤冢,事具《皇览》认为在亳,其时诏称河南颍川郡水出,大司空史按部所至,宜于济阴,得见汤陵,自薛瓒、杜预、伏滔、刘昭皆认为在济阴亳县未有异辞。
今曹县左山之阳是古济阴郡治,县南二十里土山集是古……
孙星衍(1753年~1818年)清有名藏书家、目次学家、书法家、经学家。
字渊如,号伯渊,别署芳茂隐士、微隐。
阳湖(今江苏武进)人,后迁居金陵。
少年时与杨芳灿、响亮吉、黄景仁以文学见长,袁枚称他为“全国奇才”。
于经史、笔墨、音训、诸子百家,皆通其义。
辑刊《平津馆丛书》、《岱南阁丛书》可谓善本。
著有《周易集解》、《天地访碑录》、《孙氏家藏书目次表里篇》、《芳茂隐士诗录》等多种文集。
简介孙星衍(1753—1818),字伯渊、渊如,阳湖县(今常州市区)人。
生于观子巷(今跟平南路),后迁居双桂坊。
清乾隆五十二年(1787)殿试榜眼,历任翰林院编修、刑部主事。
乾隆五十九年(1794)再升刑部郎中。
前任道台、署理按察使等职,清廉有政声。
嘉庆十六年(1811),他在任代山东布政使时称病销假旋里。
3年后他旅居扬州,介入校刊《全唐文》。
嘉庆二十一年(1816),他掌管南京钟山书院。
先后主讲泰州安宁书院、绍兴书院、杭州诂经精舍等书院,乐育英才。
嘉庆二十三年(1818),他66岁时病逝。
生平钻研经史文学音训之学,旁及诸子百家。
精于金石碑版,工篆隶书,尤精校勘,辑刊《平津馆丛书》、《岱南阁丛书》可谓善本。
他懒于著作,积30多年之功,集古今各经学家成绩,刊成《尚书古今文注疏》,标记清代古文经学到达顶峰,孙星衍因而成为乾嘉学派(古文经学派)的首要人物。
他还著有《周易集解》、《天地访碑录》、《孙氏家藏书目次表里篇》、《芳茂隐士诗录》等多种文集。
生平少年时与杨芳灿、响亮吉、黄景仁以文学见长,袁枚称他为“全国奇才”。
于经史、笔墨、音训、诸子百家,皆通其义。
乾隆五十二年(1787年)进士,授翰林院编修,充三通馆校理。
乾隆六十年(1795年)授山东兖沂曹济道,次年补山东督粮道。
嘉庆十二年(1807年)任山东布政使。
博极群书,懒于著作。
阮元曾聘他为“诂精经舍”教习及主讲钟山书院,以学术广博称。
性嗜聚书,闻人藏有善、孤本,借抄无虚日。
金石笔墨拓本,古鼎彝字画,无没有考其源委。
旋与女诗人王采薇(玉瑛)成婚,夫唱妇跟,夫妻殊为情深。
这是清代孙星衍著有的诗作,落款是《玉兰》。
是一首先容阐明性的诗歌。
《玉兰》作者:孙星衍迎春开赶早春时,粉腻香温玉斫姿。
容易阶庭长得见,人从天上望琼枝。
作者简介孙星衍(1753—1818),字伯渊、渊如,阳湖县(今常州市区)人。
生于观子巷(今跟平南路),后迁居双桂坊。
清乾隆五十二年(1787)殿试榜眼,历任翰林院编修、刑部主事。
乾隆五十九年(1794)再升刑部郎中。
前任道台、署理按察使等职,清廉有政声。
嘉庆十六年(1811),他在任代山东布政使时称病销假旋里。
3年后他旅居扬州,介入校刊《全唐文》。
嘉庆二十一年(1816),他掌管南京钟山书院。
先后主讲泰州安宁书院、绍兴书院、杭州诂经精舍等书院,乐育英才。
嘉庆二十三年(1818),他66岁时病逝。
生平钻研经史文学音训之学,旁及诸子百家。
精于金石碑版,工篆隶书,尤精校勘,辑刊《平津馆丛书》、《岱南阁丛书》可谓善本。
他懒于著作,积30多年之功,集古今各经学家成绩,刊成《尚书古今文注疏》,标记清代古文经学到达顶峰,孙星衍因而成为乾嘉学派(古文经学派)的首要人物。
他还著有《周易集解》、《天地访碑录》、《孙氏家藏书目次表里篇》、《芳茂隐士诗录》等多种文集。
加入收藏
Copyright © 2007 - 文多历史.All rights reserved